线性思维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就是认识到投资世界的复杂性,所有的投资逻辑和结果之间都没有必然联系,都是一个概率决策,甚至概率决策中的概率都是无法精确测量的。
“线性思维”恐怕是普通投资者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所谓线性思维即在原因A和结果B之间建立线性逻辑关系,在投资决策中表现为把投资结果(因变量)与某个影响因素(自变量)建立因果关系。比如说,把房地产价格暴涨归结于货币超发,或者把人民币贬值归结于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又比如把资本市场低迷归结于经济调整等等,很多投资者相信此逻辑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当然基于线性思维的投资决策也很难取得好的投资业绩,我想这与投资行业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基于线性思维的推演容易违反投资事实,比如: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在牛市中所有的消息都被理解为好消息,去年股灾前很多公司发布定增、重组消息后股价暴涨,普通投资者热衷于追逐此类消息并买入股票,其潜在逻辑就是股价暴涨和定增、重组消息的线性关系。但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发现,即使有些公司公告终止重组预案,股价依然暴涨,这说明其逻辑本身是有问题的。在股灾之后即使公司公布重大重组预案股价依然波澜不惊或者跌跌不休,这更加说明上述逻辑关系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说,上述逻辑的错误在于没有发现真正的自变量,故依据该逻辑进行投资极有可能会出现错误。
还有一种情形是看似逻辑成立的自变量有可能本身是个因变量,其理论基础就是蝴蝶效应。比如很多人认为监管政策收紧后去杠杆导致了去年的股灾,但是会不会是“6.10长沙股民跳楼”的新闻击溃了市场的信心?进而导致监管政策收紧呢?如果有人依据“6.10长沙股民跳楼”的新闻及时退出,会不会是更好的投资决策?这提醒大家监管政策收紧和股灾之间可能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基于此逻辑的投资决策可能没什么意义。
线性思维逻辑还有一个缺陷是忽略了经济活动的内在互动性。比如2016年,市场热衷炒作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产业。其核心逻辑之一是随着石化燃料储量减少和开采成本增加,其价格会持续上升,新能源(锂电和太阳能)相对石化燃料具备成本优势和环保优势,进而大面积替代。这是典型的线性逻辑,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随着新能源(锂电和太阳能)需求增加,其供需失衡会导致成本和价格快速上升,而化石燃料需求减少会促使其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加。因此,在二者替代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新能源(锂电和太阳能)相对化石燃料的竞争优势会快速削弱,其替代逻辑也要重新思考。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
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
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尼采
所以说,线性思维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就是认识到投资世界的复杂性,所有的投资逻辑和结果之间都没有必然联系,都是一个概率决策,甚至概率决策中的概率都是无法精确测量的。人们经常笃信各种模型,通过模型向不确定性的世界赋予确定的概率,从而为自己造成一切可控制、可解释的幻觉(必然性)。这些模型的运算结果通常符合现实,但是容易对模型的缺陷浑然不觉。当计算结果偏离现实时,人们就对模型进行微调以使其符合现实。一旦某个模型完全失灵,我们会充当事后诸葛亮,并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
所以根据概率思维,投资逻辑和投资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总结为四种:
作为投资人,1是我们竭尽全力所追求的,4是我们竭尽全力所避免的,二者共同的特点是都属于能力范畴。我们尽量做到1而避免4,实际中通过努力也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也是区别投资人能力和水平的标志。
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和投资行业的复杂性,2和3只能归结于运气因素了,总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或者认知缺陷让投资结果出乎预期。我经常开玩笑说“运气是投资中的重要因素,消息不是”。做投资,每个人都喜欢好运气,都喜欢不管逻辑正确与否都能挣到钱,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对于普通投资人运气太好有时候未必是好事儿,因为运气太好的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把运气当实力,长久下去会被市场狠狠地教训,搞不好会血本无归。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牛市中的股神们在熊市中都销声匿迹了。
那是不是我们的投资总要面临“运气”这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呢?那如何能够避免2和3的不确定性?这就可以体现“能力圈”概念的价值了。为了避免不确定性的影响,我们可以尽量把投资范围控制在认知程度最高的领域,尽量减少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寻找外部不确定性趋势一致的投资机会,如此一来,逻辑和结果匹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投资人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和对投资冲动的良好控制。
转载自 私募工场